名譽權是公民人格尊嚴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護,自媒體也并非侵害名譽權的法外之地。
近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名譽權糾紛案,原告因在抖音上發布侵害被告名譽權的視頻,被法院依法判決刪除侵權視頻,并發布道歉視頻。
2020年5月2日,素不相識的王先生與張先生在一次駕車時發生碰撞,經當地交警事故責任認定為雙方同等責任。事故發生后的當天,張先生用拍攝的事故現場照片,制作發布了一條抖音短視頻,視頻中,出現原告王先生正臉及其車輛車牌照片,并配上文字“你是個男人嗎,你娘不配在安徽住,老子陪你玩到底”。
經過公證機關公證,2020年5月2日至5月16日,該抖音短視頻共點擊270次,轉發4次,評論94條。且張先生在評論中回復:“你娘撞了老子的車居然說是破車、你的車有多好?你不賠我、不可能就這樣算不”“不是錢的問題、他不知道怎么做人”“不把農村人放在眼里”等內容。
王先生認為,張先生侮辱、誹謗性的評論以及引發的其他網友辱罵、挑釁性的評論信息,對其正常生活及人格尊嚴造成極大傷害。王先生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上海寶山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被告張先生在其抖音APP上向其賠禮道歉,以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0元,律師費、公證費等因訴訟產生的費用,由被告張先生承擔。
庭審中,被告張先生辯稱,不同意承擔賠償責任。張先生表示,事故發生后,原告王先生的態度十分惡劣,說:“你怎么了,開個破車,信不信我揍你”,并屢次口出狂言,有錯在先,其一氣之下才發了上述抖音,想讓社會朋友評評真理何在。請求駁回原告訴請。
上海寶山法院審理后認為,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從行為上看,被告張先生拍攝的視頻發布到抖音上,所配文字“你是個男人嗎,你娘不配在安徽住,老子陪你玩到底”,確實存在辱罵、詆毀原告名譽權之性質。從經過公證的后果上看,2020年5月2日至5月16日,該抖音短視頻共點擊270次,轉發4次,評論94條,至庭審之日被告還未刪除短視頻,侵權行為仍在持續,原告王先生名譽遭受損害仍在繼續中。
從過錯上看,被告采取的上述行為,是掐頭去尾的一段視頻,即使系雙方因交通事故爭執引發的矛盾,雙方均需要通過合法、文明的途徑解決,被告將掐頭去尾的一段視頻配以辱罵、詆毀的文字,主觀上存在過錯。
因此,被告實施的行為確實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應承擔相關民事責任。另外,律師費、公證費等訴訟費,是原告為本案訴訟實際支付的費用,也應由被告張先生承擔。至于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訴請,法院結合案情及相關證據材料,不予支持。
綜上,上海寶山法院依據民法總則等相關規定,判決被告張先生刪除其在抖音上發布的侵犯原告王先生名譽權的短視頻,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連續5日在其抖音首頁置頂發表致歉聲明,向原告王先生賠禮道歉(致歉聲明的內容需經法院審核,若被告張先生逾期不履行上述內容,法院將選擇一家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刊登本判決書的主要內容,費用由被告張先生負擔);被告張先生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賠償原告王先生律師費、公證費合計6,000元;原告王先生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案件判決后,被告張先生已發布了相關道歉短視頻。 |